第324章 亿万富翁(2/4)
等等。本来还不想赚这些钱的,不过宋子良在香港找到他,陈光良也就顺势领了个公职,帮忙运输一些‘军需品’。
本身,环球航运拥有十来艘大小船只(七艘千吨以上的规模,其余都是小船),再加上对沿海运输相当熟悉,倒是不可忽略的运输力量。
和大家商定后,大家便开始忙碌起来。
像陈光良的亲弟弟陈光聪,9月从海外回来后,立即加入‘香港至海防及滇越铁路’的项目组,并亲自赶往海防市(越南)督导。
与此同时,国民政府的军部、指挥部也从武汉撤到重庆,意味着‘迁都’全部完成。在此之前,武汉才是真正的后方工业中心。
这样一来,川蜀的工业重要性,自然不言而喻。
而陈光良的四座工厂,自然被南鲸政府异常的重视。
其中酒精厂的动力酒精(掺和一定的汽油,混合给汽车使用)、无水酒精(航空专用),直接被指定供应军部,不得外销。
这自然是好事,既可以支持抗战,同时也是有利可图。
事实上,在川蜀投资的四大工厂总计约800万,陈光良一开始就抱着‘能回本’就行;后来由于租界和香港的平安银行、新丰纺织大赚,陈光良更是抱着‘无所谓’的态度。
但毕竟是资社会,国民政府的采购,还是有不少利润的,赚钱还是很容易的。
这天。
沪市来港的叶熙明、张树年两人,来到德辅道的平安银行大厦,向陈光良做工作汇报。
最近一年多,陈光良一直在香港,但他却能通过这些管理层,管理者数千万资产的多家企业。
张树年率先汇报道:“经童经理、李协理的统计,今年(1938)新丰纺织的利润预计在820万左右,包括香港和重庆工厂的利润扣除投资相应的投资,包括给新丰纺织学院的20万补贴等,再预留部分资金,新丰纺织准备分红700万法币。”
这700万法币,有350万是陈光良的。
虽然陈光良还欠平安银行450万,但制糖厂和酒精厂的利润,明年就能全部还清。
叶熙明在一旁补充道:“现在是棉花比战前涨了1.3倍,但棉纱却涨了2.2倍,纺织业利润大增。而租界的工厂截止到11月,已经有4000家,工人也从年初的3万多,涨到现在的12万多。仅我们新丰纺织在沪的两家工厂,就雇佣了7000人。”
陈光良听得很满意,纺织业的利润如此大,在他的意料之中。
而实际上,从8月份开始,法币的汇率才跌,如今1法币等于16美分,等于8.25便士(即100法币等于16美元,等于8.25英镑)。
“股票方面呢?”
叶熙明当即回答道:“自3月法币汇率不稳开始,资金就纷纷涌入股市,今年我们投资的股票,几乎都有一倍的涨幅,而且我们不是购入的法币建制的股票,故价值是实打实的。”
陈光良点点头,这样一来,今年赚的利润,基本没有受法币贬值的影响。
接着。
叶熙明说道:“平安银行已经开始陆续出售重庆督邮街的商业建筑,由于地价涨十倍,故这次预计回笼资金500万,购入者基本是银行及大企业机构。”
在重庆,平安银行投资60万购入地皮,后续建筑费差不多也是60多万。地皮涨十倍,但建筑物是涨不到十倍的。
张树年补充道:“只是重庆那边赚的钱,现在很难运到租界和香港,特别是武汉和广·州失守后。”
陈光良其实也想到了这一点,在重庆能赚很多钱,该如何拿到香港。如今鬼子占领了很多地方,大额资金很难通过,毕竟日伪军也多,地痞流氓也多。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